测绘古已有之
研究历史的新的一页。
现已发现的十几万块甲骨卜辞材料,是中国现存的早期的系统文字材料,所记录的内容十分可观,其中地理一项,所含信息不少,可以说是中国地理知识记录史的第 1 篇。 甲骨文中的地名有自然的山河名称,有多样的风向说明,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地理的东西。史学家称早期模糊的记载为“史影”,那么,在支离残缺的甲骨卜辞中,不但有人文的“史影”,也有人文的“地影”。
不同文化的交融,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。
徐光启是明代知名科学家,他师从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,学习天文、历算、测绘等。资质聪慧的徐光启很快得其要旨,并有所创造。在徐光启等中国学者的一再要求和推动下,外国传教士才同意翻译外国科技著作,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测绘技术。
亲自主持进行的。
是由清朝康熙皇帝
全国性测绘
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很大
康熙帝爱新觉罗·玄烨,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,而且也是一位博学多才,勇于实践的学者。康熙帝十分喜爱地理,在整治黄、淮的工程中,他多次在现场巡勘地形,测量天文并提出具体意见。康熙三十八年春,他巡至苏北高邮,亲自用水平仪进行测量,测得运河的水位比高邮湖水位高出四尺八寸,并据此对防洪护堤提出具体要求。 康熙帝在治理国 家和抵御外国侵略的过程中,对当时的地图测绘粗略、精度不高、内容不详,甚感不满。根据一些外国传教士的奏请,决定进行全国性的大地测量。 由于采用西方经纬度法测绘全国省级地图在我国还是第 1 次,为慎重起见,康熙帝在1707年底命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北京附近进行小面积的试验性测量,康熙帝亲自加以校勘。于是决定全面铺开,实测全国各省。 经过十余年的准备,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(1708~1718年)完成了全国性的大规模地图测绘,即《皇舆全览图》的测制。



